材積是什麼  (13).jpg

今天來談談出貨前品檢發現產品不佳應該如何處理。在這邊先跟大家解釋一下,如果是工廠生產自己作外銷,品檢這部分是比較沒爭議的,工廠有自己的品檢標準,不符合標準就打掉,也不會因此產生糾紛。ㄤ妮是貿易公司,也就是幫客人找到生產工廠,客人下單給ㄤ妮後,ㄤ妮請工廠生產產品,生產完ㄤ妮公司過去工廠驗貨,驗貨沒問題就可以出貨。如果這個產品只是一間公司生產,情況比較單純,若產品驗貨有問題只需要跟一間廠商溝通即可。如果產品是多個廠商合作的組套產品呢?那就必須確認各個廠商產品ok,然後最終到組合組套成品的廠商作最後驗貨。

今天的案例就是一個產品有三個協作廠商,A廠商是主產品生產商,B廠商是產品包材生產廠商,C廠商是印刷廠,印刷尺寸在B廠商生產的包材上。成品組裝順序是這樣的,B廠商包材生產完畢後,送到C廠商印刷尺寸,印刷完成後送到A廠商組裝產品及包材。好的,這次是什麼狀況呢?ㄤ妮公司的驗貨人員到A廠商驗貨組裝完成的成品時發現,B廠商包材上的印刷尺寸不完整,這個不完整是印刷尺寸有脫落,舉例來說尺寸標示4,但是4印刷不完整,掉了一塊印刷導致4有缺口,不是漏印尺寸的不完整。印刷尺寸脫落有許多原因,可能是A廠商,B廠商或是C廠商造成的。驗貨人員在A廠商工廠驗貨時一時也無法分辨是哪個廠商造成的,因為大家都各說各話,ㄤ妮請他將有問題的產品帶回。要怎麼判別呢?即使是外行人,也可以透過初步觀察來推判這個錯誤應該是哪方造成的。以下讓ㄤ妮帶你來推理。

假設一:A廠商組裝完後胡亂擺放造成產品磨擦導致印刷脫落。假設產品印刷完整(就是廠商B跟C沒有出錯)送至A廠商,卻因A廠商組裝後沒有將產品排列好,而是隨手將產品丟在PP桶裡,四處散落,那麼印刷就可能因為成品互相摩擦而刮傷。只要觀察產品表面尺寸脫落的地方,是否有刮傷即可知道。另外驗貨人員已到廠商A的包裝現場驗貨,所以包裝線上的細節都可以看得到,而驗貨人員看到的是產品都整齊地排列放在PP桶裡面,仔細檢查產品表面也沒有任何刮傷,所以可以排除是因為胡亂擺放造成的。

假設二 : A廠商組裝產品時,因產品本身有擦防鏽油,防鏽油沾到印刷尺寸,導致印刷油墨脫落。這是詢問C印刷廠商後他所給的答案。真的是這樣嗎 ? ㄤ妮驗證第一步驟 : 用手擦拭看看印刷表面是否有防鏽油,實際上摸不太到油。驗證第二步驟 : 這個產品以前曾經出過,ㄤ妮拿出以前的產品跟這次手中的產品相互比對,表面都是一樣乾淨的,沒有防鏽油痕跡。C印刷廠商說因為防鏽油已經被B廠商生產的包材產品吃進去了,所以表面摸不太出來,C廠商堅持這是因為A廠商產品有防鏽油造成的。但是ㄤ妮對這點也心存懷疑,這產品明明之前出過,產品一樣有防鏽油,怎麼上次印刷沒問題,這次卻不行 ? 

假設三 : B廠商包材產品這次更換原料,導致印刷油墨無法牢固附著。ㄤ妮驗證步驟 : 拿之前的產品跟這次的產品作目測比對,看不出來材質有改。但是畢竟ㄤ妮不是專業的,材質有改可能也不是肉眼就可以分辨。因此還是需要電話跟B廠商確認,B廠商表示這次生產沒有更改任何原料,因此這個假設不成立。

假設四 : C廠商印刷版有問題。如果是印刷版有問題,那麼所有產品的印刷都會出現一樣的錯誤,例如印刷版的尺寸4少了一塊,那麼所有印出來的4都會少一塊,缺少的大小跟位置都會一模一樣。但是這點在一開始就排除,因為這次的印刷尺寸油墨脫落是隨機的,每個產品都不一樣。

假設五: C印刷廠商更換油墨或是更換步驟,導致油墨附著力不夠。這個ㄤ妮無法驗證了,因為我也不是專業的,只能電話跟C廠商求證。C廠商不承認這次的步驟或是原料有更改,只跟ㄤ妮說這是A廠商的產品防鏽油導致的,不是他們的問題。ㄤ妮在觀察產品時發現,這次產品的印刷油墨一摸就掉,跟之前的產品印刷比對,之前的產品印刷是怎麼摸都不會掉的。

到了這裡還是羅生門,怎麼辦呢 ? 總歸一句,因為ㄤ妮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,所以無法分辨廠商說的話哪些是有根據的,哪些是胡謅的。以上看起來,ㄤ妮猜測應該是印刷有問題的機會比較大。那麼我們換個方式,去找另外一間印刷廠,來驗證C印刷廠說的話是不是有理。

材積是什麼  (14).jpg

把產品拿到另外一間印刷廠後,說明來意並虛心跟印刷廠請教,以他的專業來看,這樣的產品是哪邊出了問題呢 ? 印刷廠馬上就指出這是印刷不良,印刷的工序是印完後要經過高熱烘烤定型油墨,新的印刷廠推斷ㄤ妮合作的C印刷廠商為了省時而減少烘烤時間甚至是省略烘烤,才會使得油墨一摸就掉。原來如此,那麼這些印刷不良的產品要怎麼處理後續呢 ? 第一選擇當然是先找合作多年的C印刷廠商,告訴他說我們有取得專業意見,應該是沒有烘烤程序導致的,請C印刷廠商將產品拿回去擦掉再重印。當然這些重新印刷費用都是C印刷廠商吸收,因為這是他們造成的。很不幸地,溝通過程中,C印刷廠商不斷否認錯誤,將錯誤推給A廠商防鏽油,不願意吸收成本重作,若要重作要求ㄤ妮要再付一次錢。

發展至此,不論找C廠商或找新廠商重作,ㄤ妮都一樣要再花一筆錢。而最後ㄤ妮選擇找新的印刷廠重作一次,即使新的廠商必須要再多花一次錢作印刷版。為什麼呢 ? 因為ㄤ妮對C廠商已經沒有了信任。人都是會變的,當這間廠商不再以品質為優先,犯錯為了不賠錢也不承認,可能這間廠商已經不再是我們以前認知的樣子了,那麼ㄤ妮選擇去找新的夥伴繼續合作。這也是一種風險控管,如果這次C廠商不願意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,我要怎麼期待未來的訂單可以合作無間呢 ? 會不會發生問題又是我啞巴吃黃蓮呢 ? 這是ㄤ妮作出抉擇的主因。當然好聚好散,C廠商花了時間印刷,ㄤ妮也是將貨款全額付清給C廠商,同時換新廠的決定放心裡,沒有多跟C廠商告知,人情留一線,以後好相見。

而新廠商要從承接空白產品開始進行印刷,所以擦拭掉漆印刷這件事情,就是ㄤ妮跟同事自己包下來作。可能很多人對貿易商的基本印象就是只要很會說話就好,可以說服對方將事情做好,貿易商不用出半點力氣。但實際上貿易商身為中間角色,有許多東西對方不願意妥協,我們就要自己跳下來扛,訂單是我們的,我們不扛誰要來扛 ? 這中間有許多成本要付出,包含溝通成本,專業知識成本,人力跟金錢成本。包貨、庫存、重工、重工費用、模具費用、找資源這些都是貿易商會遇到的困難,遇到事情若是只會舌燦蓮花,恐怕別人就要對我們逃之夭夭,太過老實又會承擔太多成本,因此講求生意有往有來,永續經營,必須要心中有一把尺,合情合理,有時對方幫忙一點,有時自己吃虧一點,就像主管說的,工具界其實是人情重於利益的世界。

 

不想錯過ㄤ妮最新文章,請追蹤按讚FB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mileonnie

讀者意見與商業合作請寄信箱:z8032332@gmail.com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mileannie 的頭像
    smileannie

    微笑ㄤ妮

    smilea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