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的主題相信可以引發許多國外業務的同感,因為這是台灣絕大部分國外業務的訓練方式。國外業務跟自己的直屬老闆是非常密切合作的關係,舉凡寫信的所有細節 : 態度、語氣、回應方向、處理方式,都會經過老闆的檢視,一修再修,才會出信,或是另外一種模式 : 業務直接出信後被糾正(罵),記取教訓修正下次的寫信方式。
照慣例來個情境說明更有感 : 客人下單A產品500支,ㄤ妮當初報價時已經有跟客人告知MOQ1000支,這500支想必是不能接單的。這個產品情況有點特殊,同系列的A產品及D組套(A+B+C產品組成了D組套)都是客人常訂的規格,通常客人訂D組套(訂單數量5000以上)會順便訂A產品(1000支),所以對生廠商來說A產品會一次生產6000支。但是這次客人只有單獨訂A產品,沒有下單D組套。ㄤ妮跟廠商確認過,因為產品特殊表面處理,所以單支至少要3000支才可以生產。
以下是回信內容:
客人您好,收到訂單,因為A產品表面處理特殊,單獨生產要3000支,請問您可以再加訂D組套嗎 ? 這樣我們可以接受A產品數量MOQ1000支的訂單,廠商可以一起生產,謝謝。
先說答案,這樣回信處理是不行的。
引導型老闆會問 : 廠商說這樣做你就照做嗎 ? 我們之前已經答應客人MOQ1000支你要怎麼辦 ?
權威型老闆會說 : 你想想這樣做對嗎 ? 怎麼會這樣寫 ?
鴨霸型老闆會說 : 寫這什麼東西,回去重寫。
指導型老闆會說 : 這樣寫你會被客人打槍,因為之前已經答應客人1000支,現在等於反悔提高到3000支。等客人打槍你,你還不是要回頭去跟廠商談判,等到那時候兩邊都被拒絕,不如現在直接跟廠商談好1000數量。
在沒有看到指導型老闆的答案時,相信每個人心中對於這個處理的錯誤原因有千百種想像 :
因為客人至上,答應客人1000不可以反悔?
因為客人至上,沒有幫客人處理到500支接單所以不行?
因為不可以叫客人加訂 ?
因為寫信口氣不對? 不夠堅定?還是不夠柔軟?
心中百轉千迴,還是不知道答案在哪裡。有人會問,直接問老闆不就好了,何必猜測浪費時間。第一,老闆非常可能不樂意回答,他很忙。第二,老闆不願意回答,他希望你自己想,想錯了再跟你說答案。第三,問老闆等於伸手牌,表示自己能力不足。種種原因,你得不到正確答案,只好心中小劇場不斷上演,照著劇本處理,然後再等著開獎,錯了又是一頓挨罵。
因此,當你得到正確答案時,務必用老闆的思維再想一次,得到最後的結論 : 處理的原則。這才是真正搞懂老闆想法的訣竅。
以這個例子來說,老闆知道A產品普通製程一般是可以1000接單的,但是客人產品比較特殊是特別製程,所以3000才能作。這點客人不知道,所以當我們說1000不能接單,客人是不會接受的。這個原則是,超過一般要求就是不合理要求,客人不會樂意接受。
再來即使跟客人解釋這是特殊製程,但是當初報價我們就是提供MOQ1000,現在突然說要3000,客人根本買不到這個量,即使真的事出有因,客人還是不免覺得你趁火打劫。這個原則是,答應了就不能反悔,一開始就要把細節做好。
最後一個原因,如果我們都照廠商要求走,沒有顧到客人立場,我們的底線不斷地對廠商妥協,那麼以後就沒有談判的空間了。這個原則是,不能百分百任由廠商壓縮空間。
基於以上三點,才做出直接跟廠商談判數量的動作。
歸納出原則,才能應付並且靈活萬變。不要被眼前的情況淹沒,要把格局拉大,找到運作的原則。